首页云计算 正文

准确把握5G发展规律,培育壮大行业应用生态

2024-06-29 3 0条评论

5G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正以全新的网络架构,开启万物泛在互联、人机深度交互、智能引领变革的全新征程,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当前,世界各国均加快5G发展,5G网络部署逐步扩大,技术产业加速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商用5G。整体看,全球5G商用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自2019年6月商用5G以来取得诸多积极进展,但也要认识到,未来三年5G仍将处于“导入期”,其中应用培育至少还需要2~3年的时间。5G应用生态的繁荣离不开技术产业的成熟,需要垂直行业的协同创新,应客观认识、准确把握5G发展规律,促进5G成功商用。

一是从移动通信发展规律看,“导入期”是历代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经之路。从2G到4G,历代移动通信的新业务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从面向个人的应用看,新应用、新模式的出现需要相对完善的网络覆盖支撑,以及一定用户群的积累,如3G的出现带火了移动电子商务和社交应用,4G激发了移动支付和短视频等,而这些“杀手级”个人用户业务基本出现在网络商用2-3年之后。当前,我国5G网络建设加快,5G终端连接已超过1.2亿,相信5G将激发超高清视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全息等技术创新活力,创造出超乎想象的新模式、新体验。从面向行业的应用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导入期则需要更长时间。3G/4G时代,我国商用晚于国际多年,得益于借鉴社交网络等国外创新应用模式,我国应用探索时间大幅缩短。而当前我国5G应用探索已进入“创新前沿区”,尤其是面向企业、面向政府的5G应用已无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比3G/4G时代付出更大的试错成本。以窄带物联网(NB-IoT)为例,我国从2017年启动相关工作,到2020年2月实现NB-IoT连接数过亿,历经3年的发展才初步建立起产业生态。

二是从应用创新基础看,5G行业应用培育依赖于技术产业的不断成熟完善。5G最重要的突破是从个人消费领域拓展到产业领域,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但5G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流程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成熟。首先,应用创新需要技术标准引领,当前已发布R15,R16两个5G标准版本,其中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的标准于今年7月才刚刚完成,而大连接低功耗的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是第三版标准(R17)的目标方向,预计2021年年底完成,随后相关设备产品的成熟则需要更长时间。其次,应用培育需要产业关键环节支撑。网络切片、边缘计算、毫米波等技术是释放5G全部潜力的关键,其技术产品的成熟与否将直接影响5G商用效果,然而其中多项技术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5G模组产品、虚拟专网解决方案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功能、降低成本,才能加速行业应用培育探索,加快5G商用步伐。

三是从产业生态繁荣发展看,5G行业应用培育需各方协同发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行业应用种类丰富但场景碎片化,加之各个垂直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标准互不相通,导致5G行业应用模式的形成及大规模复制推广均存在问题堵点,需要信息通信及垂直行业等产业各方相向而行、携手解决。另一方面,5G本质上只是提供泛在连接的基础网络,不能独自解决如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中的精准控制、智能决策等问题,唯有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相互融合、协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出行业赋能效果。

发展5G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既要坚定信心,也要保持耐心,既要认识到其战略价值,同时也要尊重其发展规律。移动通信十年一代,每代技术标准的形成、网络终端设备的更迭、产业生态的繁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多措并举推动5G加快商用,融合应用探索热情高涨,如“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参赛单位及项目逐年增多,今年大赛共征集了4289个项目;应用场景渗透日益触核心显成熟,已在医疗、煤矿和港口等领域打造了应用创新“样板间”;产业界多行业、多主体协同并进态势逐步上升,各方正通过试点示范、产融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推动优秀案例的实施推广,共同培育壮大5G行业应用生态的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来源:人民邮电报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west.cn。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西部数码资讯门户 » 准确把握5G发展规律,培育壮大行业应用生态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admin 网址:http://news.edns.com/post/11351.html 发布于 2024-06-2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