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网上“留痕”的个人信息被采集、分析、推送等模式无处不在,个人信息被泄露、被滥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企业将用户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将可能给用户带来骚扰甚至是网络诈骗等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成常态
个人信息泄露已经变成普遍现象,不少网友已经麻木,并表示:泄露信息才正常,不泄露反倒不正常了。
但在万物互联、全面上云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个人和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目前,虽然各种小程序、App等应用已经覆盖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但是由于这些应用在进行用户数据收集的时候,往往存在捆绑信息采集和刻意多采集的情况,而使用者往往又容易疏忽随意授权,久而久之,信息泄露的风险也便随之发生。
背后黑色产业链引人深思
IT的互联网化、移动化、大数据化和云化等都带来了全新的安全挑战。同时,网络攻击已经发展成有组织的犯罪行为,攻击影响日益严重。
事实上,信息泄露因为市场需求,而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据统计,中国网络非法从业人员已超150万人,其背后孕育着一条千亿元级别的黑色产业链。在已经破获的个人信息贩卖案中,数据级别动辄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国家最先从法律方面给予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已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也成为了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网络安全法》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对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和运行安全能力要求。
为网络信息安全关上“安全阀”
随着系列法律法规的高频推出,政府监管部门对于网络信息监管及合规运营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对于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力度也正在加大。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不随意在可能有安全隐患的网站注册个人信息,特别是面对现在网络支付、网上银行等在网上操作一些金钱交易时,要三思而行,确保正常交易。
其次,基础的防护措施就是安装杀毒软件,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能够有效的防治病毒的侵入,保护电脑的安全。尤其是自己应用的计算机更应该注意防止病毒的侵入,加强网络防护。
对于企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来说,除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网络安全分析培训,还要加强企业网络安全的管理。
数据传输则严格执行加密及保护策略:使用SSL证书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建立网络技术保护体系,政企等敏感机构对机密且重要的数据一定要加密和备份。
互联网非法外之地。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不仅需要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和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更需要法律的清晰界定来作为维护网民权益的最后关卡。相信通过业界各方的努力,能为广大网民网络信息把上“安全阀”。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图片均以转载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GDCA数安时代
上一篇:SM2椭圆曲线密码算法与RSA算法
下一篇:网站必须得部署由第三方可信机构颁发的SSL证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