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共7编1260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合同编,洋洋洒洒525条,几乎占了《民法典》的“半壁江山”。
合同编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基础上修改超过300条,其中涉及规定内容实质性新增、修改超过150条。
例如第四百六十九条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①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合同,再次肯定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②明确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地点和交付时间。
③完善电子合同的订立规则。
《民法典》全文发布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纷纷热议,有人说“电子合同还是新兴事物”,有人说“电子合同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人在讨论“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
正如网上购物不能用现金结算一样,电子合同也无法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签名和盖章,因此电子签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传统签名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传统签名:
《辞海》对签名的解释是“在文件上亲笔署名或画押”,其作用有二:一是可以确定签名人的身份;二是表明签名人对所签文件内容的确认。
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传统签名的弊端:
①签名易假冒
每个人的笔迹不同,每个印章的印模也不同,仿冒他人签名、伪造他人印章的行为难以实现且可以被鉴定,因此手写签名或者盖章能够与签名人唯一对应。
②签名了即视为认可
民法上假设理性谨慎的人不会在不看文件内容的情况下在文件上签名或者盖章,因此在纸质文件上签名或者盖章则推定签名人认可该文件所载的内容。
③篡改后难鉴定
对纸质文件的内容或签名、签章的修改、复制在技术上难以实现且可以被鉴定,因此签名或盖章的行为能够构成签名人对文件内容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根据。
于是《电子签名法》第13条进一步定义了什么是可靠的电子签名:
(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如前文所述,可靠的电子签名可以告诉你签名人是谁,签署合同的行为是否是他本人的真实意愿,自签署后合同内容及签名本身是否有任何形式的修改。
正因如此《电子签名法》第14条才会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PDF文档签名能被Adobe Acrobat、Adobe Reader识别和信任,可签PDF文档,提供给机构/部门/部门员工/个人使用,具有文档签名和身份验证等功能,能够明确地向文档接收方证明文档签署人的真实身份,该真实身份通过权威的第三方CA机构进行审核并确认,同时保证了文档的完整性、真实性与有效性。
PDF文档签名证书的应用情况
随着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办公无纸化将成为企业的办公趋势,同时对电子文档管理和安全无疑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条件。而数字签名则保证了重要的电子文档能安全和完整进行保存和传递。GDCA PDF文档签名证书非常适合于需要确保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制造业:面临巨大降低成本压力,需要取代纸质文档业务工作流无缝切换到无纸化电子化的业务工作流;
金融服务业:传统的大量的纸质文档(如银行账单)需要电子化,同时还要满足政府的有关法规要求;
教育行业:需要大量迅速分发试卷、学习材料,但又要降低成本;
医疗保健行业:需要保管大量的医疗文档,满足相关法规要求,需要实现电子化处理;
政府部门:需要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实现电子文档交换;
其他行业:各种交易系统、市场分析、白皮书、发票、合同、确认书、公证书、新闻发布、人力资源文档和其他需要确认其真实身份的电子文档。
现在通过互联网发布的PDF文档只要使用PDF文档签名证书签名,用户在创建PDF文档时就能证明文件签署人的真实身份,并且此真实身份是通过权威的第三方CA机构验证的;同时,使用PDF文档签名证书后能确保此签署的电子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GDCA是全球信任的数字证书颁发(CA)机构,为每个企业或个人所颁发的PDF文档签名证书是通过权威的WebTrust 国际认证,Adobe全球可信认证的。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图片均以转载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GDCA数安时代
标签: PDF证书, 无纸化办公, 电子签名上一篇:又一起社交软件泄露用户数据事件,涉及5亿用户
下一篇:央行发布《金融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三级及以上数据外发需审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