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广大学子已进入考场,老师及家长们期盼考生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各类高考相关欺诈也可能到达了“战场”。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切勿轻信网络传言,避免隐私泄露,上当受骗。
骗术一
网购所谓的“高考答案”、“作弊工具”
不法分子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大肆吹嘘“准确率极高”,诱导考生家长“预付订金”实施诈骗。然后将咨询的买家引入到提前制作好的钓鱼网站中,进行购买付款。买家一旦付款便被拉黑,甚至在网站中布设木马病毒,入侵其电脑或手机中,窃取信息。
骗术二
谎称捡到准考证,求扩散
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助人心理,很多热心人会广泛转发,在各类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此类信息。为了获得信任,不法分子会附图及联系方式,还附有一个网站链接,而这个链接可能就是一个木马病毒。
骗术三
声称有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获得高校“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引诱家长花钱“打点”。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都是诈骗!
骗术四
交费申请补助金
诈骗分子瞄准家庭贫困、交费有困难的考生,冒充在校老师或资助机构工作人员等,添加考生的联系方式,以申请“补助金”为由骗取押金、手续费,或诱骗考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等陷阱。并要求考生事先将学费打入指定银行账户,而该银行账户实为诈骗银行账户。
数安时代提醒:
广大考生及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切勿点击陌生链接,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如遭遇诈骗,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HTTPS加密 解决流量劫持的杀手锏
下一篇:Zellis 数据泄露已波及英国航空公司、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