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云计算 正文

制造业上云成为趋势

2024-12-21 1 0条评论

关于制造企业是否要上云的争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人们对云的态度是既爱又怕。爱的是云可以简化本地部署,强化异地协同,减少信息流通的阻碍,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从传统销售模式向订阅模式转变,上云意味着即时可以享有最新的服务及解决方案,而省去了自行更新的诸多烦恼。怕的是如果将自己的数据都移交给云服务厂商,可能会出现数据泄漏甚至灭失的风险,企业将丧失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数据丢失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故而在诸多场合,制造企业谈到云,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虽然争论一直存在,然而或许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超30亿美金,其中IaaS市场增速再创新高,同比增长83%。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云服务的快速发展。

企业上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首先,我们可以从制造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是什么推动制造企业上云?前文已经谈到一些优势,大多数企业也认可云所带来的收益,然而,数据安全是制约企业上云的重要因素。关于数据的安全性,有些观点认为,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厂商那里,制造企业就失去了对数据的控制权,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甚至,云服务厂商本身的经营问题,都会制约企业发展。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收益与风险是相对的,对于企业来说,重点是权衡风险与收益,在可行性的范围内,尽量降低风险,提升收益。若仅仅因为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对于云服务完全否定,则可能错失机遇。

目前,一些企业采用混合云的策略,将非核心数据存储在云端,而将核心数据存储在本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将风险降到可控范围。根据全球知名云管理平台RightScale 2018年的研究报告,全球已有高达81%的大中型企业采取了“多云”的IT战略来减少意外风险(包含多个服务商或软件供应商的产品,或者包含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形态)。

其次,从云解决方案的厂商的角度来看。

古往今来,有多少行业在专业工分的促进下,取得了效率及效益的极大提升,从生产一根钉子到生产一辆汽车,无一不是如此。而今天,这一理论仍然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基于专业分工,云服务厂商能够深耕细作,积累更多经验并为制造企业创造更佳体验。相较于制造企业的IT部门,云服务厂商能够同时为多家企业服务,拥有更多实战经验。同时,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云服务厂商为了获取更好的竞争力,需要不断优化管理,精简成本。更进一步而言,云服务作为一个规模效应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通过规模效应,云服务厂商能够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最终,这一行业将为制造企业提供远优于企业本地部署的成本及解决方案,为制造企业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最后,从外部政策环境来看,我国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资料显示,截止至2018年,国家已经出台了15个相关政策来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在相关政策利好驱动下,相关制造企业也会加码对于云的投入,而云服务厂商也会从中受益,云服务的市场供需两侧都将被放大。另外,根据IDC报告,在公有云市场,中国与美国相比至少有5年的差距,中国目前仍然处于追赶阶段,故而云服务还有很大空发展空间。云服务产业一方面有政策加持,一方面市场需求尚未饱和,未来,仍大有可为。

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制造企业上云将成为趋势。但,在这种趋势面前,每个制造企业所能获得的收益并不相同,所以,并非所有企业都应该立即实施云解决方案。相较于外因驱动,制造企业更应该基于内因来考虑是否上云,这就需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运营效率、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及行业特性等因素。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上云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62778877-8261;邮箱:jenny@west.cn。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西部数码资讯门户 » 制造业上云成为趋势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admin 网址:http://news.edns.com/post/240744.html 发布于 2024-12-2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