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分类:云服务资讯
编辑:聊聊云计算
浏览量:132
2021-04-08 14:02:34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和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底层软件和核心支撑。5G时代数据量爆发、数据结构复杂度攀升,驱动全球数据库市场长期稳定增长。 云化趋势明确,中国数据库行业受到 云数据库和国产替代双重催化,行业β显现,未来市场 空间巨大。 银行、金融、电信等国产替代重点领域客户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设备商和新兴数据库厂商具备相对优势。 银行数据库系统不仅支撑着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转账、支付和收款,就是因为有它的存在。 上世纪60年代,数据库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开始萌芽。 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Bachman),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IDS(IntegratedData Store,集成数据存储),奠定了网状数据库的基础,并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发行和应用。 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弗兰克•科德(Edgar Frank Codd)在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中,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时代。这篇论文被普遍认为是数据库系统历史上最重要的论文。 70-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数据库系统都是关系型的。也就是这一时期,美国软件业进入黄金成长阶段,Microsoft(1975)、甲骨文(1977)等软件公司纷纷成立,Oracle(1979)、Informix (1981)、DB2(1983)、Sybase(1988)等数据库产品也陆续诞生。 80年代早期,我们国家信息产业萌芽,开始引进数据库技术。 进入9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开始启动信息化改造。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就是分支行各自为政,信息和数据无法打通、共享,进而影响通存通兑等业务的实现。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银行普遍开始采用集中式数据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和数据库,以此来实现网点和业务的数据集中,推动资金流动。 进入21世纪之后,数据库技术的演进趋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云计算技术和分布式架构开始流行。体现在数据库领域,就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崛起。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针对IT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银行和数据库企业,开始研究如何采用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国产数据库,替换集中式架构的国外数据库。 2020年,国内实际经营的银行机构共有4000家左右,银行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高达200亿元。而Oracle等海外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超过了80%。这意味着,国产化数据库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银行数据库的国产化时代,已然到来! http://www.xin net .com/cs/rds.html
声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
送邮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
需注明出处:新网idc知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