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增加了很多节日,而每个节日都变成了消费节。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在节日到来之前,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就比如刚刚过去的520,就变成了情侣们的礼物节。其实,消费是没问题的,但是把消费当成一种主义,就成了问题。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主义》中提到了“消费主义”的内在逻辑:消费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消费的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一年12个月,我们有了不止14个情人节;一年365天,商家恨不得拿出300天来促销和狂欢,而且都是以爱之名。有些人开始高呼着要给一切标上价格,有些人低吼着打开钱包要买走所有,原本一些纯粹的东西,正在慢慢流逝。
七夕,元旦跨年夜,圣诞节,平安夜都成为了情人节的变种,被荷尔蒙驱赶着的情侣们争先恐后的,在这些消费符号里shopping,互诉衷肠,约会,送礼物,烛光晚餐。不管什么日子,都可以变成一场你侬我侬的消费狂欢。
商家们竭尽一切手段去冲刷着人们的认知,高举着华丽的幌子歌颂着爱情。最后产生让人难以想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