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田七炖公鸡、十全大补红番鸡汤、牛奶炖鲳鱼之类的增高偏方,还是督促孩子跳绳、吃钙片、喝牛奶,在很多家长眼里,可能都没有来一针生长激素针好使。
在这届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可以“鸡”,视力、身高也可以“鸡”。
常规的运动加食补已经无法满足追身高心切的家长了,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注射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睡前在孩子腹部打一针,一天一针或一周一针,一针几百,一年下来花费上十万并不少见。与此同时,生长激素价格是否偏高和是否被滥用等问题,也一再引发争议。
“你知道我家娃8岁那年长了多少吗?只长了7毫米!”家住江苏苏州的李莎()在女儿6岁时,发现女儿长高的速度较同龄人慢。上小学以后,比同龄人矮近20厘米的女儿经常被路人问“还在上幼儿园吧?”,这成为李莎的心结。
女儿九岁那年,李莎将第一针生长激素针扎进她的肚皮。扎针至今一年半,第一年,女儿长高了12厘米,后续半年,每个月都长高了0.7厘米,共花费10万元。这对于李莎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但她觉得很值。
和李莎有同样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据新华社报道,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害怕长不高就滥用生长激素?8月4日,新华社发文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家长应正确对待生长发育问题,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生长激素治疗方案,科学进行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而不能迷信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