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联网 正文

教育部官方转型建议:素质教育需加强!

2024-08-12 12 0条评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范校外培训的相关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央对校外培训的定位,就是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站在新时代,校外培训应摆脱路径依赖,降低经济利益预期,秉承教育初心,守好“有益补充”定位,以服务人的终身学习、服务教育改革创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部为各大教培机构提供了七大转型路径。其中,“加强素质教育”是我们亟需注意的一大重点。

加强素质教育。校外培训要助力“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真正从“唯分数论”转向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压减学科类培训的课程数量和招生数量,减少同质化大班课,更多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增加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占比。当前,一些学科类机构在转型素质教育进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时,行业审批与管理要求不明确。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实现行业归口管理,可将经验做法在全国推行。各地应促进现有校外培训机构由学科类培训向素质类培训转型,打通部门壁垒,开辟绿色通道。

如上文所述,在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创造类课程的占比需提高,少儿编程正属于这一类。

教育部对编程教育的重视其实是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如今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可谓是教育的主流趋势,可以说让孩子接受少儿编程教育正是从综合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旨在让孩子逐渐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少儿编程如何助力素质教育呢

编程是人类和计算机对话的一种语言,和人们用于沟通的汉语、英语等语言一样,有着相似的学习过程,越早接触,越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少儿编程能打破常规思维,注重逻辑思考,提升逻辑与思维能力,培养细心耐心与专注力,提升竞争力,助力孩子轻松走在人工智能时代前列。

少儿编程并不是让几岁的孩子去学习C语言、Java等工业级的开发语言,而是让孩子在接触过程中学到编程思维。“Scratch”就是目前市面上针对于低龄儿童的少儿编程语言。这种语言是由麻省理工大学专门开发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把一段段代码变成了一个个“积木块”,学员可以把这些程序块像搭积木一样罗列起来,就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动画、游戏。这种可视化、趣味性的操作,很容易吸引孩子。

少儿阶段的编程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注重孩子“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开发孩子自身基础素质的同时,还能挖掘到其他优秀特质。

少儿编程真正能带给孩子的东西,是一种思维层面的变化,比如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最开始接触少儿编程,是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能力,而等到孩子掌握了用编程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根据阶段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编程本身就是一门融会贯通的学科,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少儿编程让孩子在玩中学,以此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抗挫能力,帮助孩子各方面综合发展。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未来孩子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从这一点来看,少儿编程教育能够为孩子装备优秀的能力与素质,从而更好地助益孩子的未来成长,让孩子掌握与未来对话的主动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admin 网址:http://news.edns.com/post/57109.html 发布于 2024-08-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